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辅导 - 高考综合习题 - 正文
[名师答疑]高三历史复习重视基础知识
来源:搜狐教育社区 2006-3-29 10:40:24 【字体:小 大】

一、关于复习顺序的调整

  众所周知,按照一般的复习顺序是这样安排的,先复习中国古代史,再复习习中国近代现代史,最后复习世界近代现代史,这样的复习顺序也符合编年体历史的顺序,很多学校的老师都是依照其这个顺序来复习的,尤其是体现在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但是根据我的实践经验,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是太好,因为高中历史的教学顺序并不是这样的,高一学的是中国近代现代史,高二学的是世界近代现代史,高三才是中国古代史。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规律,一般我们所学的知识距离现在越久,我们就越容易忘记,高一的中国近代现代史学生学的最早,到高三差不多隔了一年多了,而高三学中国古代史,只要是认真听课的同学,现在肯定是还记忆犹新,忘掉的应该远不如中国近代现代史,再加上,学生在高一的时候刚刚进入高中,对学习的兴趣也很高,并且历史又是高中会考的内容,学生一般学的都比较扎实。所以我就打破了这个复习的常规,先从中国近代现代史入手复习,完了以后再复习中国古代史,最后复习世界近代现代史,中国史复习后,讲一些专题,按照经济史、政治史、外交关系史、文化史、军事史等一些专题进行纵向的复习,这样把复习顺序调整以后,学生普遍反映这样复习的效果很好。

  二、重基础,落实教学目标

  我们经常埋怨学生不会思考,不能分析,只会死记硬背,甚至有的学生还不会死记硬背,不是抱怨年代难记,就是叹息史实难懂,其实这同部分师生盲目求高、不重基础、不落实教学目标是直接相关的。

  由于高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掌握一些简单、零碎的历史事件、概念,而要求更多的了解一些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基础,落实教学目标,科学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知识目标要在历史规律中落实。

  有些学生往往把历史分割成许多零零碎碎的知识点而强行记忆,在他们的眼里,历史不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而是一幅幅孤立的幻灯片,是只能“静”观,不能“动”读的,其实这样的读书是痛苦而且低效的。我们只有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历史知识之树,交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才能提高高三历史的复习效率。也就是说,零零碎碎的知识点只有依托在历史规律中不会成为无垠的浮萍,才能有效记忆。

  比方说,在复习资本主义的发展的问题的时候,我再三强调学生一定要牢记资本主义发展必须具备制度、原料、市场、资金、劳动力、科技六大要素,比如在复习《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时候,我就是设计了如下的一些问题:

  (1)幕府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日本开展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那么幕府专制统治又是怎样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呢?通过学生分析得出:

  封建割据状态——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

  对农民的残酷剥削造成:

  农民贫困,无力购买——国内市场缺乏。

  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劳动力缺乏。

  闭关锁国——国内市场受限制.

  ——原料、资金、科技等受影响.

  (2)在此基础上,我又深化了一步,从资本主义发展必须具备的六大要素去分析明治维新为什么能使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预测其今后的走向,学生就会认识到日本经济发展与今后的对外扩张是偶然的.

  制度——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资产阶级为首和新地主联合政权的政权。

  市场——废藩置县,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承认土地私有,扩大了国内市场。

  劳动力——承认土地私有,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资本——靠地税剥削。

  ——国家资本的大力扶植。

  存在的问题:原料缺乏;没有海外市场;未经历过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需的资本原始积累。今后的走向:向外扩张。

  通过这样的分析,同学们就能够认识:明治维新使日本“遂振国威,摈弃内忧外患”,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然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立日本国典型的民主、和平、富强的形象”,确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加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后必然会向外扩张,中国、朝鲜必然会首当其冲,这就必然会给东方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这样学生对这个规律不仅会有明确的认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个规律。

  其次,德育目标要在阶段特征中体现。

  我们要交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的特征,帮助学生掌握宏观的历史概念。如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我们就有必要先向学生讲清楚: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是很强大,光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单独的领导革命,因此这个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往往要依靠资产阶级的同盟军,如新贵族、奴隶主种植园主;也正由于资产阶级力量不强,在与封建势力的斗争中,资产阶级尚不占优势,因此早期革命过程出现多次反复,法国大革命后还出现了以俄国占主导地位的维也纳体系,封建势力曾经嚣张一时;也由于资产阶级尚处于早期阶段,它也只能采取最野蛮的方法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因此,这个时候西方列强对外侵略不外乎是野蛮掠夺、贩卖黑奴、种族灭绝,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此一些封建君主也只能采用某些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如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等。只有这样的立体结构中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会遭到各种反动势力的阻挠,其过程定是曲折、复杂的,由此也可以得出社会主义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属于新生事物,它的曲折、复杂、反复都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幕罪恶史,但是,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一环,也顺应历史发展的。她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说明人类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但人类历史就是在这样的反复中艰难前进的。

  三、完善知识结构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要求我们拥有立体的知识结构。所谓立体的知识结构是指在掌握学科

  系统知识的前提下,打破狭隘的学科壁垒,能运用多学科知识,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形象的说,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各科知识,织成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知识网络,去解释一些重大的社会现象。

  因此,高考临近时,考生更要提醒自己,知识结构是否完善,是否有迁移意识很重要。要了解中国的民族关系,就必须掌握我国历代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民族融合的主要途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民族迁移的主要方式与原因。同时,还必须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主要区域、各民族的主要生活习俗、我党的民族政策几个民族发展现状,从而构建系统、全面、新颖的知识结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悠久、准备充分,是“十五”计划的重点工程,有关它的专题需要考生运用我国水资源的知识,东、中、西三个调水方案涉及的地理知识,我国历史上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举措,南水北调工程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等多学科知识来分析。可见,文科综合复习必须要跳出学科界限,融合现实中。高三历史复习的前提就是要掌握系统的历史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内化、延伸,形成立体知识之树。

  四、科学的记忆

  历史知识是需要背诵的,但是不是像有些同学说的那样只知道“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学会科学的去记忆历史知识点。我反复和学生强调,一定要掌握灵活的记忆方法,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列一个详细的背诵计划,首先是要先把书“由厚变薄”,就是每一天都确定一个历史知识点,把它牢固的记住,以此类推,一点一个知识点,反复记忆,不管记住与否,七天后都要把它好好的温习一次,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就很容易的把知识点都给串起来,解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自然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